“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辅融合出版的四大误区

毕业论文范文

  • 以学术出版带动高校教材的开发和推广
  •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之反思三题
  • 老照片上的“泰安包公祠”
  • 作为解释环节的出版研究
  • 美国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及启示
  • 王安忆《天香》中的女性生存图景及其价值
  • 默·攻:吉利博越1.8T 6AT智尊型
  • PPP合同法律性质探析
  • 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系统的控制模式(1949―1978)分析
  • 小楼一夜听春雨
  • 后殖民语境下非裔美国小说中的飞散式书写
  • 《赫索格》的对话性
  • 美味牛肝菌液态发酵菌醋的研制
  • 农业保险与粮食产量增长关系研究
  • 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室温磷光检测镉离子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打击互联网假药禁药:医药品牌、监管机构、执法部门正在行动
  • 新媒体时代时政类期刊编辑的互联网思维
  • 互联网+与企业业务重塑
  • 万事利:为丝绸注入互联网基因
  •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开题报告
  • 中小学党建工作自查报告2017范文
  • 中小学2017-2018学年度学籍管理工作计划
  • 中小学“道德讲堂”建设的实施方案
  • 中小学教师竞聘演讲稿
  • 中小学寒假工作通知精选篇
  • 2019新学期中小学国旗下讲话稿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辅融合出版的四大误区(2572字)

复制范本 免费下载 打印范文
【EEGU范文】

摘要:“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辅融合出版容易进入以下四大误区:一、“触网”就是融合;二、融合重在技术和平台;三、盈利模式可以借鉴;四、误将学生作为唯一用户。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把握“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应在遵循基础教育教学活动根本规律的基础上,立足传统中小学教辅内容,创新产品和服务形态,走真正的融合创新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学教辅;融合出版;误区

“互联网+”时代,传统中小学教辅出版一方面要与品种高度饱和、内容高度同质和退货率居高不下的顽疾做斗争,同时又不得不面对移动互联、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新技术所带来的各种琳琅满目的电子书包、家教机、平板学习机等学习终端和各类题库、答题神器、“一起作业”等在线教辅学习平台的冲击。面对相伴互联网和各种智能终端设备长大的“00后”学生,传统中小学教辅出版行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变革危机。

经过对传统出版与“互联网+”时代新兴数字出版形态的理性考量,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不仅宣告关于新旧出版业态的两极思维走向终结,更标志着立足传统出版,发展新兴出版业态,实现互通共融的融合出版理念已成为普遍共识。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出版业中举足轻重的中小学教辅出版,也在努力寻求立足传统纸质出版,发展新兴教辅出版形态,走融合创新之路。但在这一进程中,中小学教辅出版从业者存在着四大误区,使其陷入高投入低回报的困顿与迷茫,难以找到真正有效的融合出版路径。

一、“触网”就是融合

目前在内部成立数字出版部门,大力建设网站、博客、官方微信或开设天猫旗舰店已成为教辅出版企业推动融合出版的一种常见方式。但深入研究各种网络平台的构架以及日常更新和推送的内容不难发现,尽管媒介形态各有不同,但其本质仍然主要是传统中小学教辅内容的新媒体形态呈现或传统纸质教辅产品的宣传展示和销售平台。然而,“互联网+中小学教辅出版”并不是简单地线上销售渠道拓展,也不是简单地用新介质做传统出版,或者是简单地将传统出版的内容转移到新媒体上。

“触网”并不等于融合,对于需要深入学习和掌握知识内部联系的中小学学生来说,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介形态内容无论在深度、精度以及针对性上都无法与静态的纸质教辅相提并论,更达不到快速提高其学习效率的目的。而线上销售渠道的建立和拓展,也只是对“互联网+”的浅层理解,仍然停留在“消费互联网”的层面而远非站在“产业互联网”角度通过互联网来整合内容、用户以及产业上下游环节,进而重构编辑出版流程和产业形态。对于代理渠道非常健全的中小学教辅出版企业而言,如果处理不好线上、线下产品的品种选择、销售折扣以及相关服务等问题,甚至还会扰乱市场,对线下代理商的积极性和忠诚度产生影响。

二、融合重在技术和平台

伴随“翻转课堂”“MOOC”等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各种学习终端、在线教辅平台和教育APP让学生和家长应接不暇。这些新兴的数字化教辅以纸质教辅无法比拟的快速检索功能、个性化的直观体验和交互性让传统纸质教辅出版从业者深感危机,一时陷入中小学教辅融合出版重在融合技术和网络平台,轻视对教辅内容精耕深挖、整合创新的误区。

实际上,数字化教辅和学习平台,虽然能为用户提供海量的教辅资源,但由于中小学学生学习自控力和检索能力较低的限制,这些本身缺乏权威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海量数字化资源会使得中小学生陷入认知负载和信息迷航,从而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传统纸质教辅虽然具有内容静态呈现,更新速度慢,信息量有限等缺陷,但不可否认,优质的纸质教辅仍具有专家精心编排,内容精心筛选,系统性和针对性强,重难点解析详尽等诸多优点。

数字化教辅不是传统纸质教辅的终结者,传统纸质教辅也需要融合“二维码”等互联网入口技术,克服纸质教辅中部分抽象图文影响读者理解的缺陷。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学教辅融合出版的工作重心可以朝向技术和平台融合偏离。相反,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变得对称,渠道变得平等,教辅产品的内容质量提升与创新的重要性反而会更加凸显。以往教辅图书的品质多靠“口碑”相传,而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平台却会让教辅产品和服务的缺点高度放大,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和购买意愿。

“互联网+”时代是“内容为王”“用户至上”的年代,对于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中小学教辅出版企业而言,无论是传统纸质教辅产品的维护还是新型数字教辅或者纸网融合教辅产品和服务的研发,都必须高度重视产品的品质创新和追求。

三、盈利模式可以借鉴

“互联网+”时代,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在融合出版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突破,在有些领域和业务板块还找到了成功的盈利模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某些出版领域的盈利模式可以完全迁移到基础教育出版领域。目前,K12(从幼儿园到高中)领域的在线教育被认为是数字出版的蓝海,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融资热潮。众多实力雄厚的品牌中小学教辅公司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而“一起作业网”“猿题库(中高考)”“梯子网”以及“全品学堂”等都希望构建一个平台,通过专项智能练习、组卷模考、名师在线辅导以及数据评估等多种方式,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辅导方案,从而借鉴“沪江网”“中华会计网校”以及“猿题库公务员”或是“中国知网”的商业模式获取盈利。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这些新兴数字教辅平台的运营商发现,尽管在高中阶段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超出他们的预期,但由于学校课堂学习和课后补习班等学习方案的饱和,这些在线教辅平台却仍然只能沦为学生碎片化的非主流学习辅导工具,而无法形成付费使用的硬性需求。

在中小学教育领域,最系统的内容资源、教学规律、教学进度、考试制定规则仍然无法简单为在线教育平台研发机构所掌握,这就决定这些基础教育在线平台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内容整合与服务仍然停留在疑难习题的答案检索和低科学性的评价层面,而这些与学校教师口耳面授的课堂教学相比,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使学生和家长为之付费。因为在现有条件下,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还是线上的学校课堂教育,学生做作业、考试,老师批改作业、备课以及组卷、阅卷等学习和教学活动也很难全部迁移到线上。这也是为什么“一起作业网”虽然在短短3年里拥有了1000万用户,却仍然没有实现盈利的原因。

互联网   中小学
>> 查看更多相关范本

免费下载模板

  •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辅融合出版的四大误区范文.doc

2025 范文大全 eegu.com